教育部希望2020年大學國際生數量可以達到學生總人數的10%,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今天公開批評,國際生素質若參差不齊,反而會拉低大學水準,衝量不如重質。他表示,大學部國際生的平均成績低於台灣學生,只有研究生成績比較突出,他擔心若只拉高國際生數量,這樣的國際化注定失敗。
台科大、長庚大學今天舉辦「101年度高等教育論壇-大學國際化研討會」,教育部次長林聰明出席時指出,推動大學國際化,希望2020年讓大學外籍生達13萬人,約占總學生數的10%。目前在台攻讀學位的外籍生僅1.2萬人,只占學生總數的1.5%。
但黃煌煇提出數據表示,以成大為例,大學部外籍生的成績普遍輸給台灣學生,而且差距不小,反而是外籍研究生的表現普遍優於台灣學生。他強調,國際化之餘,得找到優秀學生提升台灣學術能量,如果只是衝高人數,實質意義不大,甚至造成大學負擔。
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也指出,政府只提出外籍生人數以占學生總數10%為目標,方向太粗糙,尤其很多外籍生語文準備不足,上課無法吸收到知識,尤其外交部提出的友邦外籍生,英語能力仍無法應付上課所需,但學校總是會接到外交部關心的電話,希望能讓這些學生順利畢業。陳力俊強調,外籍生素質還需嚴格管控,才能確保大學的品質。
黃煌煇更直言,如果國際化只是握握手、吃個飯,這種交流沒有意義。以成大為例,除了與國外大學簽約合作之外,研究團隊與學者的互訪交流也是基本要件,甚至希望與國外大學合組研究團隊,這樣的國際化對大學才有助益。
黃煌煇也建議,大學國際化應該分成研究型、一般大學與科技大學,研究型追求學術合作,一般大學可以衝國際生的數量,科技大學則要重視實作,每個學校要針對特色辦出不同的國際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