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|
地方相傳「石母娘娘」化身的大石頭,原位於廟後的櫸木樹下,因信徒越來越多,才集資建廟供奉。 記者蘇木春/攝影 |
三灣國中校長鍾萬煋說,祭拜「石母」是客家族群重要民俗文化,早年醫學不發達,做父母的為求孩子順遂平安長大,透過對石頭的膜拜祈求上天守護子女,在客家民間信仰中,「石母」是專職守護子女的守護神,與漢人的七娘媽、床母有相似角色定位。
「石母娘娘」廟位於三灣國中後方邊坡,原只有一條以青石砌成的百年古道,地方多年來改建及客委會經費補助,石板鋪設的步道,入口處有導覽地圖,路旁設有觀景台,可鳥瞰中港溪,步道終點通往三灣老街。
「石母娘娘」廟占地不大,廟內供奉一塊大石頭並設有牌位,相傳供奉的「石母」為清朝貴州省人,生前為人幫傭、扶養小孩,她對小孩愛護備至,扶養成人的孩童不計其數,歸天後受封為神,繼續為凡間世人看護小孩。
鍾萬煋說,「石母娘娘」廟設立年代已不可考,根據廟後方的櫸木推測,應有百年歷史,據地方耆老表示,早年的「石母」只是櫸木老樹下的一顆大石頭,居民在石頭前設案膜拜,信徒越來越多,才集資建造廟宇。
只要孩子不乖、體弱多病,居民就會到「石母娘娘」廟「求縴」(求護身符),並讓孩子認石母為「契母」,每年中秋節石母娘娘誕辰,契子們都會準備豐盛祭品,前往膜拜祝壽並「換縴」,更換護身符上的紅線。
鄉民陳玉琪說,「小時候父母都會騙我們是從石頭生出來的」,起初不相信,但「石母娘娘」誕辰時,看到家家戶戶都去祭拜石母,便信以為真,自己當母親後,也會帶孩子去祭拜,希望孩子平安長大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xel.quantserve.com/pixel/p-89EKCgBk8MZdE.gif&width=1&height=1)
全站熱搜